古巴汶春 Kruba Boonchum
Wat Prathat Don Reung
師父簡介:
上年泰國媒體都在報導一則佛教界奇聞。在圖文並茂的報導中,最令人觸目的就是一位留著長發的僧侶照片。泰國佛教界對僧侶的形像和舉止非常關注,絕對不容許僧侶破壞僧人崇高的形像。根據規定,僧人是連佩戴墨鏡也不容許的,只有皇族的出家人例外。因此泰國的僧侶都互相警惕,確保自己保持端正的形像,可是這位留著長發的僧侶,千真萬確是一名泰國小乘佛教的僧人。這樣的長發形像,在泰國是很難得見到的。所以若有幸能見到這位奇僧,那就是天大的福分!此話怎說呢?
原來此為奇僧並非普通的僧侶,在泰北清邁和清萊的信徒,都奉他為心中的“貼巴召”(TAY PHRA CHOU),意釋活佛。此為奇僧有神出鬼沒的功能,普通信眾想要拜會他,那是一件非常難辦到的事,他沒有固定的佛寺,且喜歡在山洞或偏僻的鄉村裡留宿。那為什麼這位奇僧會以長發的形像示人呢?原來他進入一個山洞裡之後,馬上就在出口處用石灰和木塊封堵。諸位可知道,這位奇僧在山洞裡住了多長時間呢?原來他閉關修行的時間竟然長達3年3個月又3天。出關之後,奇僧就為有幸到來拜見他的信眾賜福回向。然而奇僧出關的時間僅有短短3天的時間,之後將又回到山洞裡閉關修行。所以錯過了這個絕佳良機之後,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才會再度出關。奇僧在山洞裡修行,所以未曾修胡須和剃發,此次的三年閉關修行成正果後才出來弘法並進行剃發儀式。
這位勤於閉關修行的奇僧就是有“貼巴召諾”(TAY PHRA CHOU NOI)意釋小活佛的古巴汶春(KRUBA BOON CHOM)。古巴汶春出生於佛歷2508年1月5日上年9點,星期二,誕生在泰北清萊府的咩曾縣(MAE CHAN),一戶剛搬來的新婚夫妻。夫名及堪拉(KAM LAT),妻名喃賢拉(SEAN LAT),姓氏為塔建(TATKEAN),夫妻倆的生活過得非常清苦。落下腳之後不久就誕下了第一名兒子,賜名為滴再汶春(DEI CHAI BOON CHOM),“汶”意釋福氣,“春”意釋為洋溢;滴再汶春就是洋溢福氣之小孩,希望他長大後會有大福氣。
在滴再汶春誕生前,母親夢見自己登上深山的一座佛寺拜佛。進入大雄寶殿之後,就看見有一座巨大的金佛祖像,笑容慈祥莊嚴,心裡馬上覺得非常舒坦。醒過來之後,她對夢境的一切感覺歷歷在目,覺得此乃生產前的吉兆。如果不出所料,她順利的誕下一名白白胖胖的男嬰。然而滴再汶春的命運並不順逐,誕生的七個月後。他的父親就因為患上惡疾而逝世,當時他的父親只有25歲。失去依靠的母親唯有帶著滴再汶春搬到外婆家裡居住。從此滴再汶春就交由外婆照顧,母親就出去打工找生計。
滴再汶春從小就不喜歡吃肉,只鐘愛青菜和水果,有時寧願吃白飯加湯水也不會有所怨言。外婆的生活雖然非常清苦,但是每逢佛日或佛教重要的節日,她都會到佛寺進行布施禮佛。通常外婆會領著滴再汶春一起,在佛寺裡守戒,聽僧侶開示佛理。有時則聆聽僧侶教授產定進修等佛教功課。所以滴再汶春從小就常常躲在小角落行禪定,心裡默念“菩哆”(PHU THO)的數氣息修禪定,同時也向僧侶請教簡單的泰語文。
到了四歲,母親改嫁了,又生下了三位弟妹。他的繼父名乃松,是一位苦力,一家五口生活過得非常清苦。滴再汶春五歲時,外婆因年老逝世,母親就將他接過來同住。一家人搬到了桑甘平(SAM KAM PENG)的山頂,一家六口就擠在一件小木寮裡面。父親每天必須下山工作,賺取卑微的工錢,僅僅足夠一家人糊口。有時父母親生病了,身為老大的滴再汶春就負起當家的責任,上山采摘一些香蕉野菜葉之類,然後背下山去兜售。得到一、兩銖,就購買糧食回家。年紀小小的kruba要去做苦工,換來一些錢來養活家人,賣米油、鹽與辣椒等。他的生活即使在苦,他從來沒有變壞,也不去偷不去搶。他母親常常教導他:’絕對不可去偷去搶別人的東西,未來如果有福報日子就會過得好了。’ 有時候,小妹妹沒人看顧,他就拿布把妹妹綁在柱子,而自己就出去找飯回來養家。
雖然生活過得非常苦,滴再汶春心裡從來不存貪念。每逢下山趕集,發現了別人遺漏之物,從來不會想要占為己有,一般會將之置放在比較高的地方,避免被路人踐踏,也希望丟失者有機會尋回失物,從不貪心的占為己有。偶爾因貨物無人問津而賣不到錢,滴再汶春寧願委屈自己,向別人乞討一些食物,帶回家讓父母和弟妹飽肚。只要籌集了足夠的食物,他便馬上趕回家,深怕耽誤了時間讓家人挨餓。年紀小小的滴再汶春就飽受艱苦生活的熬煎,但是他從不怨天尤人,更不會因此走捷徑,做一些犯法偷雞摸狗的事情。他曾經跟隨外婆和母親到佛寺裡聆聽僧侶講示佛法,這讓他深深的感動,體會佛法的偉大。他希望自己能有施放大福報之日,因此必須堅持受戒。滴再汶春從小就顯示出他和佛教具有很深得淵源。他的心,一直被灌輸良好的價值與教育,不論是外婆或是媽媽,或是在寺院和尚們的耳目渲染,讓這個孩子從小就與佛教種下很深的緣分。
滴再汶春七歲時,他們山頂上有小木寮早已破爛不堪,下雨的時候滴水處處,一家人就卷縮在角落避雨。遇上了冷天,衣衫單薄,一家人僅靠一張破棉被取暖,冷的苦不堪言。所以滴再汶春常到山野收集一些材枝,用作生火取暖之用。由於居住環境惡劣,體質衰弱的繼父就時常生病。曾有一次,滴再汶春因喝下不干淨的水而染上虐疾,差點連小命也丟了。 根據泰北的舊風俗習慣,如果家裡有兩名男性同時生病,就必須將他們分開,否則其中一人就會喪命。因此母親就想盡辦法把滴再汶春送到一個遠房親戚處居住。
雖然此親戚是屬於富足的家庭,但第一次寄人離下,滴再汶春感覺不習慣。他時常因想念弟妹而暗自神傷。一直以來他與弟妹相依為命,如今不能照顧他們,更不知他們的現狀如何,想到傷心之處就自然淚流滿臉了。剛在親戚家住下不久,問題就發生了。這位親戚嫁了給一位柬埔寨人,所以生出來的孩子也會比較野蠻,可能是與教養有關聯吧!親戚的孩子非常不講理,經常欺負他、強迫他做家務,連家裡的佣人也對他大聲呼喝,還嫌他好吃懶做。有一次佣人提起木棍作狀要打他,不小心使勁過大將滴再汶春打暈了。他醒來之後,卻不將之當是一回事,若無其事的繼續做家務。滴再汶春從來沒有想過向大人打小報告報復,因為比這更艱苦的遭遇他都遇上過了,這種無理取鬧的行為算是小事一宗,正好以他來磨練自己的忍耐力和意志力。
即使在此生活處處受制,他的親戚還是送滴再汶春去上學,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,所以非常勤奮學習。每天上學就是他最快樂的時候,無人欺負他,可以專心的學習語文。在下課的時候,他從不參和其他同學一起玩耍,卻喜歡一個人靜坐,有時候就在大樹下進行禪定。有時甚至入定忘我,遲回到課室而被罰站,同學們就開始取笑他,說他是遲鈍兒。但是他從不管他人怎麼說,還是我行我素的繼續修行。過了兩年滴再汶春九歲時,一位叔父到學校來探望他,發現他在樹下禪定,頓覺此位侄兒將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佛教人才,所以決定將他帶到一間佛寺學習佛理。他把滴再汶春交於樾般帶WAT BAN THAY的廟行住持亞替干信(AH THI KAN SING)。
滴再汶春進入佛寺,很自然的就將身上所穿的衣服換成白色的素服。他在佛寺裡負責照顧廟住持的一切飲食起居,空閑時就向僧侶們學習巴利文和經咒等。早上跟隨僧侶們出外化緣托缽,待師兄們用完早餐之後,他就幫助清洗碗碟、抹地抹桌,將佛寺打理得干淨整齊。當空閑下來之後,他必到佛寺後的大菩提樹下行禪定。在深夜人靜時,廟住持偶爾會四處視察佛寺和僧侶們在佛寺之情形,發現了滴再汶春竟然坐在菩提樹下修禪定。結果引起了廟住持的注意。起初住持認為小孩子只是好玩,在裝模作樣。
經過近一年多的觀察之後,住持終於認定滴再汶春絕對是一位百年難得一見的修行者。從他的言行舉止之間,深深體會這孩子有一種老成的感覺,並擁有高僧的淡定和氣度。因此住持決定要好好培養滴再汶春成為小沙彌。 於佛歷2519年5月9日,當時全縣市舉行夏令剃度儀式,即逢學校假期,父母都將孩子送去佛寺短期出家為沙彌,讓他們從小就感染佛學的教化。廟住持亞曾干信見時機已成熟,決定也讓滴再汶春參與這次的梯度儀式。
在泰國,出家須於受戒之前一天進行剃度儀式,然後穿上白色的莎麗袍打扮成王子一樣;那就是泰國人所謂的“渦納”(BUAT NAT),意釋先做一天的龍子。這都是根據佛陀的戒律來進行。當天剃度之後,父母尚可以接孩子回家舉行慶典。明日一早,孩子就必須回佛寺進行受戒儀式。而滴再汶春沒有家人前來探望,只有留在受戒的佛寺過夜。晚上作完晚課後,滴再汶春獨自在佛寺裡閑逛,突然心血來潮,興起了禪定念頭,就在一顆菩提樹下進行入定。凌晨時分,滴再汶春在禪定中遇見了一位老僧,他從菩提樹中走了出來。老僧走到滴再汶春的面前,用手在他的額頭上撫摸了一下,然後還傳授了一些禪定法門,叮屬滴再汶春出家後必須更加勤奮修行,以便日後成為一名修為高深的佛教宗師,教導眾生離苦得樂和解脫之道,對佛教付出無私的奉獻。
隨即老僧轉了個身就不見了。滴再汶春出定時已經快要天亮了,匆匆忙忙刷洗完畢後,就快步趕去樾洗汶仁(WAT SRI BOON YEAN)的大雄寶殿等待受戒儀式。於早上9時39分,由樾汶仁的廟住持柏古喜蘭(PHRA KRU HIN LAN)為戒師。當時出家的孩子共有十二位,開學前全都還俗回家去了,唯獨沙瑪尼汶春(SAMADENN BOON CHOM)沒有還俗。沙瑪尼汶春出家為小沙彌後,駐住在樾般帶過他的第一個守夏節。在第一個守夏節未完成時,就開始有信眾到佛寺來找小活佛化緣。原來坊間已有人盛傳,佛寺裡出現了一位小活佛,而盛傳中的小活佛是“召頓汶”(CHOU THON BOON)的轉世,“召頓汶”是泰北被喻為省僧級高僧的稱呼,他就是聖僧KRUBA SRIVICHAI。
信眾們都覺得沙瑪尼汶春很有聖僧的風範。不久之後,傳說傳遍了整個泰北十多個州府,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信眾到來找沙瑪尼汶春行布施。信眾把佛寺擠得水泄不通,紛紛要求沙瑪尼汶春講示佛理。沙瑪尼汶春對此感到無所滴從,唯有硬著頭皮對信眾們講示為何信徒要遵守五戒。當沙瑪尼汶春將是完畢後,信眾們都感到非常信服,更虔誠的相信這位小沙彌造旨高深了。
除了以佛理開示之外,開始有信徒要求沙瑪尼汶春為他們以撫頭加持,希望借此一帆風順,有些則討取經水回家服用或衝涼,把不好的厄運統統都衝走。最後甚至有善信士為沙瑪尼汶春鑄造佛牌,讓沙瑪尼汶春加持後贈送給有緣的信眾。相信很多心中都未曾看過鑄造佛牌的沙彌,這就是沙瑪尼汶春的一個奇跡了。第二個奇跡,沙瑪尼汶春第一年在樾般帶過守夏節時,就已經成功籌募了足夠建造一座大禮堂和一座佛舍的經費,區區一位11歲的小沙彌,居然能有如此大的福報,實屬罕見之極。
沙瑪尼汶春自從第一天出家就展現了他的天測修葺佛教的一切文物。第一個守夏節過後,沙瑪尼汶春就要實習佛陀在生時苦行修士的訓練,通過學習佛陀以苦行來領悟佛理,就決定進入森林修苦行。他備了簡便的佛袋和佛缽,就獨自進入了森林。每天就只在樹林中或山洞裡過夜,僅靠一點野果和米飯來充飢。雖然身體逐漸變得衰弱,但是沙瑪尼汶春還是堅持修行。只要沙瑪尼汶春駐住在那裡久一點,自然而然就會吸引許多信眾前來朝拜他,照顧他的起居飲食。許多前來探訪沙瑪尼汶春的信眾,一般不會有所要求,只希望見到沙瑪尼汶春就足夠了。沙瑪尼汶春就會以慈悲心打坐禪定誦經回向之,信眾就會心滿意足的回去了。由於須修行,沙瑪尼汶春不會在一個地方留太久,不久之後就會神秘的消失,去向不明。因此信眾想要見到沙瑪尼汶春,可是一個難得的機緣啊!
有一段時日,沙瑪尼汶春就像是憑空消失了,沉寂了一段很長的時間。後來又逐漸傳出他的蹤跡。原來沙瑪尼汶春選擇了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修行,那就是緬甸了。沙瑪尼汶春比較喜愛駐住在緬甸是因為這裡的人民生活比較貧窮,更有很多佛教文物、舍利塔和寺廟需要及時從建或修葺。於十年間,沙瑪尼汶春多次往返於泰國與緬甸之間。根據記錄顯示,他一共建造了四座禮堂、十多間佛舍、修葺了十余座佛舍利塔。沙瑪尼汶春的行動和奉獻與聖僧古巴洗威猜非常相似。
有一位老僧曾跟隨在聖僧左右,見到了沙瑪尼汶春就好像見到了故人一樣親切。沙瑪尼汶春見到這名老人家的時候,隨口就稱呼他為“隆吹”。那老人家聽了馬上愣著了,“隆”意釋為大叔,“吹”是他青年時的稱呼叫“乃吹”。已經很久沒人這樣稱呼他了,因為他的朋友大部分都已經全作古了。關於這些轉世的奇跡,是一個我們普通人難以理解的異像。不過在密宗,就有活佛轉世之說。泰國也常有發生這種事,不過不被廣乏報道,因為這是一種很抽像和很難證實的事情。
於佛歷2529年5月9日,滴再汶春授俱足戒後的法名為柏古巴汶春—仁善哇啰(PHRA KRUBA BOON CHON – YAN SANWALO),古巴汶春自從授俱足戒後,就更加勤奮修持禪定法門,共跟隨了十多位名師學法。
有一次,他聽說亞育他雅府(AYUTTHAYA)有一位禪定造旨非常高深的高僧,若能獲他指點,必定獲益匪淺。於是古巴汶春就出發尋找這位名僧。來到佛寺時,馬上就有兩名僧人前來迎接。原來寺內的老僧吩咐,今日必有一位手持扇和壺的僧人駕臨,必須直接引入接見。所以兩名知客僧見到了古巴汶春後,就馬上上前迎接。古巴汶春對此感到非常驚訝,知道老僧的修為必定高深莫測,而拜師之意就更加堅定。知客僧領著古巴汶春來到佛舍,只見老僧早已恭候多時了。
古巴汶春甫入僧舍,馬上跪下磕頭,然後抬頭一望。一望之下,古巴汶春被嚇得眼瞪瞪,心想這位老僧不就是我出家為沙彌前一夜,從菩提樹裡走出來的老僧嗎?老僧心有領會,笑著問說:“還記得貧僧嗎?”古巴汶春連忙合什點頭回答:“弟子記得。”這位老僧就是亞育他雅名僧,LP Doo駐住於Wat Sakea。LP Doo被喻為是鑾甫托(LP Thuad)的轉世前身。老僧的種種動作和修行都與鑾甫托非常神似。但凡信眾問起老僧時,老僧總是只笑不發一言。如今兩位都是轉世的高僧相會,會察出什麼火花嗎?古巴汶春首先向LP Doo討教禪定的心法,LP Doo就說:“貧僧之前傳授的法門,你都可輕易的學會,你必然是有大福報的人。你的前世修行高深,你今世才會有這樣的福報。”
此時古巴汶春就更確定,這位老僧就是從菩提樹中走出來的老僧。他又跪下來行拜師禮。老僧接過禮後,再次的為古巴汶春加持。古巴汶春在泰北是一位難得的名僧,信眾談起他時都會舉出他的種種聖跡。可是見過他的人非常少,只有緬甸的信眾有機會常常和他見面。許多泰國信眾都不惜花錢租船從金三角清賢(CHING SEAN)渡河進入緬甸境內禮拜古巴汶春。不過這些船只只允許接載泰國籍的信眾,外國人一概不被允許進入,必須做簽證。緬甸政府非常尊敬古巴汶春,所以才允許泰國信眾以特殊的方法進來禮拜古巴汶春。
兩位都公認為古巴士V猜轉生. 左邊那個就是古巴亞里雅察師父, Kruba Thern (曾經有Kruba Thern的弟子問:’ 師父,你和Kruba Boonchum,到底誰才是Kruba Srivichai?’ 最後Kruba Thern都認為Kruba Boonchum才是Kruba Srivichai的轉生).
不過根據規例,信眾必須於當天返回泰國,不允許在境內過夜。有些信眾在進入緬甸後,因找不到佛寺而向當地人詢問古巴汶春佛寺的位置,他們一般都會搖頭說:“不知道!”如果你說要找的是“水壺和尚”,他們很快就會指出佛寺的所在地。從沙彌時代以來,古巴汶春每逢出門都手持法扇、法仗以及一個小水壺。這個水壺裝的水並不是飲用的,而是有另一種重大的意義。原來這是古巴汶春的修行的法門之一,即回向法門。每逢古巴汶春接見信眾後,會將水壺的水倒出來成一條直線,然後口中吟吟有詞。
古巴汶春是在吟誦回向經,回向給信眾的冤親債主。每個人的運勢和禍福都是無常的,由個人的因果所主宰。古巴汶春以慈悲心法來為社會眾生消除冤孽,令眾生離苦得樂。古巴汶春將所有得來的善款,用來修葺佛舍利塔和一切佛教建設,將一切功德回向於眾生。古巴汶春曾在一次講示中說:“貧僧今世有幸出家為僧,與大家共同築造一個福域。貧僧希望,將得來之福報與大家分享,令在世的眾生們都離苦得樂,至到往生善界。”這就是古巴汶春的慈悲講示。
隨後古巴汶春分別到過印度、尼泊爾及中國的佛教聖地朝聖,並在這些勝地作短期駐住修行。當駐住於尼泊爾時,接觸了密宗佛教的教義,覺得有其獨特的修持法門心想佛教本一家修持在自身。因此又進修密宗法系,並得到密宗活佛仁皮切授與密法,學成後回到泰國。時於清賢縣,有一富商捐出一塊土地讓古巴汶春建造一座佛堂。結果佛堂建好了,卻沒有泰國的特色,看起來像尼泊爾的佛堂。不過只要是古巴汶春執行的功德,任何形式大家都樂意接受。
古巴汶春在此修行了一段時日。有一天,佛堂來了一位不速之客,作山胞的打扮,特地來拜會古巴汶春。這位不速之客表明身份後,原來就是不丹王國(BHUTAN)派來的特使,也是不丹王子特派來邀請古巴汶春,到不丹作佛教文明的交流。當古巴汶春去到不丹的時候,得到王子熱烈的款待。經過一番交流後,古巴汶春與王子成為了好友,並在不丹駐住了三個守夏節。回國之後,他還經常前往不丹探望王子和很多虔誠的信徒。自從古巴汶春從不丹回來後,就改變以往的修行方法。初期就是於守夏節開始進行閉關。每一年的守夏節,古巴汶春選擇一個特別的地點,將自己閉關在一個地方或密室,長達三個月。
每天有安排食物傳送。不過有信眾說,從回收的食物來看,古巴汶春吃得很少,有時甚至數天都未動過送來的飲食。古巴汶春每個守夏節都非常用功地修行。直至古巴汶春在喃邦府(LAPANG)發現了一個環境非常寧靜的山洞,他便與信眾把山洞修整一番。在此駐住了個多月後,覺得該山洞充滿了靈氣,非常適合修行。於是古巴汶春就決定在這裡度過守夏節,但不是三個月,而是三年。
古巴汶春閉關了三年後,出關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所修持的一切功德,回向於眾生。所以育出關當天,小小的山洞前擠滿了來自泰國各地的信中,其中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外國信徒。於這三天裡,古巴汶春進行了多場佛理講示和賜福儀式法會。法會完畢後,信眾們都沾滿了法喜,歡天喜地地回去了。古巴汶春此次閉關後打算再多兩年,即足50歲生辰後才出關,相信到時會有更多的信眾到來參加古巴汶春的出關儀式。在此祝福古巴汶春在此閉關禪修,能更上一層樓,達到更高的禪定境界。出關後能再為各界眾生解怨怨,為大同世界的人民帶來更大的祝福,希望世界永遠和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