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德善堂介紹

每次到泰國都必去的地方:了解泰國「捐棺」習俗

ab90817470153a5e2d359e6dfb8f36a0 L

說到「代捐棺材」,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詳,今次就簡單介紹一下這項充滿善念的傳統:

在泰國,「捐棺」是一種源於佛教信仰的慈善行為,常見於各地寺廟。這項習俗旨在為無親無故、意外喪生或無力負擔後事的人提供免費棺材,讓他們得以體面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。這種義舉不但象徵對亡者的尊重,更被視為一種積德行善的方式,有助於累積功德、消除業障。

特別的是,在泰國社會中,很多因車禍倖存的人也會選擇前往寺廟捐棺,以感謝自己逃過一劫,同時希望藉此化解厄運、轉危為安。最知名的捐棺地點包括曼谷唐人街的報德善堂,以及市中心的華蘭蓬廟,香火鼎盛,善信絡繹不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捐棺並不一定要捐一整副棺材。民眾可以依照自身能力捐出善款,金額不限,寺廟亦會開立收據,將捐款集中用於購買壽衣、壽材及相關物資。這種自發式的善行,不僅體現了泰國社會的互助精神,也展現出佛教文化中「慈悲為懷、助人為善」的核心價值。

關於「義德善堂」——在生死邊緣默默守護的慈善力量

dsc00067

「義德善堂」是泰國一個深具歷史與影響力的慈善機構,創立時間超過百年。宗旨可簡單概括為:「生救死執」。由一位潮州華僑創辦,雖然他早已離世,但他所留下的精神與貢獻,至今仍在泰國社會中發光發熱。泰國主流傳媒不時都有報導,並無捲入過醜聞。

在泰國,當意外發生時,第一個到場的往往不是醫護人員,而是義德善堂的義工。他們承擔起最沉重卻最少人願意做的任務——處理亡者遺體、安排無親無故者的後事。很多無人認領的遺體,正是透過民眾捐贈的棺木得以安葬,讓他們走得安詳、有尊嚴。

這些工作全由義工無償參與。他們無懼污穢與病菌,默默地替陌生人送行。每次前來捐款的人來自各行各業——只需在詢問處捐出善款,填上姓名,拿一張粉紅紙貼在其中一副棺木上,然後將單據帶到旁邊的廟裡焚化,便可進行完整儀式。

整個過程包括:

  • 向六位神明敬香(每位3炷,共18炷);
  • 再於門外左右各插一炷香;
  • 一共20炷香,寓意圓滿結束。

捐棺材的意義遠不止於安葬亡者。它是一種布施、也是一種自我救贖。在佛教的無數故事中,「布施」常被視為斷惡修善、積福轉運的關鍵修行。泰國人深信,透過這樣的善行,不但幫助他人往生安寧,也能為自己累積福報、轉化業力。

這就是為什麼,**即使素昧平生,仍有成千上萬的人願意前來捐贈棺材。**他們相信:「無所予,何以取?」——若我們從未給予,又如何期待獲得?

捐棺材只需要500泰硃,捐款後會將相片發給各位 (本店絕不收取任何額外費用),

一般2個月左右會去一次, 完成後會在facebook專頁顯示

佛牌佩戴之外,點解「捐棺」係積福最快的法門?

好多師兄師姐成日問:「點樣佩戴佛牌會更靈?」
其實除了佩戴,持續實踐善行、培養慈悲之心,先係真正產生正能量嘅根源。

其中一種最有力量嘅善行,就係——捐棺。

為什麼要捐棺?佛教中有這樣一句話:

「捐棺,解三世因果。」

所謂三世,即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

透過捐棺,讓無依無靠的亡者安息,不再於陽間徘徊,亦能令亡者家屬從悲苦中釋懷,化冤為德,種下善念。
不只超渡亡靈,也超度自己心中業障。

這種施予,是現世功德,亦是未來福報的根基。

儀軌中五項功德,環環相扣、生生不息:

① 點燈

點一盞光明燈,照亮亡者與生者的去路與心路。
象徵智慧之光,讓眾生得渡彼岸。

② 供僧

供養僧團,等於供養佛法僧三寶。
佛法得以長傳,善業永轉,福報隨行。

③ 施孤兒

資助孤兒,是在法界中植下善根之苗。
孩子得到照顧,生命如佛苗般永續,功德無量。

④ 捐藥石

為病者提供藥石,解除痛苦,減輕煩惱。
心病得救,惡念消解,助他人亦淨自己。

⑤ 捐棺材

讓無名亡者得以體面入土,讓生者放下哀傷。
這是對生命最深層的尊重與慈悲,亦是五大功德之首

捐棺,涵蓋人生四苦——生、老、病、死。
其儀軌本身,正正就係活出佛法:「生活即修行,慈悲即實踐。」
購物車